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
------记新加坡实业家、慈善家李陆大
陈 克 振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360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此后,李陆大先生这位海外华人慈善家、实业家的英名,便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小行星的命名是一项崇高的荣誉,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为什么以李陆大的名字命名呢?这是有其缘由的。
李陆大祖籍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1923年出生于安溪,童年在湖头慈山小学读书,中学到厦门双十中学读三个学期。后来抗战爆发,集美中学搬到安溪文庙,他又转到集美中学念完中学课程,1942年高中毕业,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他从中学到大学都是在陈嘉庚创办的学校就读,大学毕业后在安溪县蓝溪中学任教,50年代在集美财经学校继续任教。
20世纪50年代末,李陆大定居香港,后到印尼与其兄李尚大经营和声木材有限公司。他着重主持和声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后在香港创办和声轮船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继而又在新加坡、台湾等地经营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业务,在新加坡创办和声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
李陆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之后,事业颇有成就,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一名实业家。他在事业有成之后,即想举办公益事业,尽其能力回馈社会。
1985年,李陆大之兄李尚大首先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安溪湖头,与李陆大共同捐资兴建湖头慈山小学校舍。这所学校是由李陆大的先严李瑶悌于1923年发起创办的,校舍多年失修,显得破旧且又拥挤,李陆大昆仲继承父志,关心家乡教育事业,为该校兴建了一座新校舍,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捐建小学校舍之后,李陆大昆仲又捐资创建慈山学校初中部,该校于1989年秋季招生上课。后又捐资在湖头创建慈山财经学校,这是安溪县历史上第一所侨建财经中专学校。
1992年,李陆大首次回到阔别数十年的家乡安溪湖头。他看到家乡尚未普及幼儿教育,认为要办好教育,还得从幼儿教育抓起。他深有感触地说:“国家要强盛,必须抓好教育,家乡要出人才,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于是他和夫人即捐资创办慈山幼儿园,使慈山成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专四个层次齐全的学园。如今已有4000多名学子在这个环境幽美的学园求知求教。
尊师重教的李陆大,除了捐建慈山学园外,还捐资为多所中小学建校舍。蓝溪中学是他的内兄华侨林树彦先生捐资创办的,也是他以前任教的学校。为此,他捐款为蓝溪中学建造以其哲嗣名字命名的“振羽楼”膳厅,与其内兄、内侄共同捐资兴建“树彦楼”和以其先岳父命名的“金鸟科技楼”。
与此同时,李陆大还捐资为安溪一中兴建以其堂亲世界著名医学家李景昀名字命名的“景昀科学楼”,支持安溪一中创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接着,李陆大又捐资为安溪一中兴建“吴思敏图书馆”、“吴伯桢电教馆”和“李振羽艺术馆”。后又捐赠安溪一中兴建一座命名“吾文楼”的学生食堂,以及三座分别命名为“瑞璧楼”、“昆祝楼”、“炳悌楼”的学生宿舍楼,使该校设施更加完善。
由李陆大捐资兴建的中小学校舍还有家乡湖头镇的俊民中学“振羽科学楼”,教师、学生宿舍楼和膳厅等;湖头镇湖四小学的综合楼、教师宿舍楼、礼堂和运动场;长坑乡衡阳小学、衡阳中学、西溪小学的校舍;湖上乡慈恩小学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礼堂、康乐设施及课桌椅设备等;安溪县第三幼儿园的园舍等。
李陆大在捐赠安溪教育事业的同时,还捐赠厦门特区双十中学等,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他发扬陈嘉庚倾资兴学的崇高精神,热心故乡教育事业,多次荣获福建省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匾额及荣誉证书。
李陆大既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当他获悉安溪县官桥医院筹建门诊大楼时,即慷慨捐赠,和其他华侨华人一起,支持该院建造一座具有侨乡特色的医院门诊大楼。在厦门特区,他捐赠厦门中山医院,支持该院建立“振羽制剂中心”,鼓励医院员工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
修桥造路则是李陆大创办慈善事业的又一个侧面。他的家乡湖头镇被清溪贯穿其中,两岸行人来往不便,其先父曾因有急事被清溪所阻,发誓有朝一日家人发迹,定在此溪建桥。李陆大昆仲发迹后,即捐资兴建一座美丽壮观的横跨清溪的和声大桥,圆了其先父的夙愿,为侨乡人民造福。
李陆大与原配林颖如生育三个子女,林颖如早逝。李陆大及其子女为纪念林颖如,捐资在安溪县城东郊区建一座横跨蓝溪的颖如大桥。此外,他还修建通往慈山学园的石板路,修筑长坑乡往衡阳村的公路和桥梁,捐建湖上乡的飞新桥和慈恩桥等。
李陆大十分尊敬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张圣才,曾任厦门双十中学副校长,在张圣才老师百岁诞辰时,李陆大特地从新加坡赶来厦门为其祝寿,并出资为其宴请亲友,筵超百席。张圣才非常高兴,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气。
集美学村董事长陈村牧很受李陆大的崇敬。他认为陈嘉庚捐资创办的集美学村能有显著的成绩,是与陈村牧董事长的精心经营分不开的。在改革开放以后,他即邀请陈村牧到香港旅游,后又邀请到新加坡旅游,包括陈村牧的亲属、医师等随从人员,在新加坡数十天的费用皆由李陆大支付。
旅居海外的王先生,是李陆大的老师。王先生回安溪家乡期间,承诺捐赠家乡一笔款项办公益,后因遇到困难未能兑现。李陆大得悉后,即代王先生兑现捐款,王先生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福气。”
敬老尊老,则是李陆大的一片慈善之心。他捐资家乡湖头镇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基金会,赠送御寒衣物和慰问金给老年人。他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却十分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在家乡亲友的协助下,从1988年起,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在县城举办迎春敬老宴会,宴请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老年乡亲。此后每年举办的范围从县城扩大到城郊,人数和资金也逐年增加。2004年1月8—10日,李陆大又在县城举办第十七次迎春敬老宴会,安溪县城的2500多名老年乡亲欣然赴宴。他们从县城的14个居委会云集到安溪宾馆、辉煌大酒店、怡都大酒店,热闹非凡。李陆大先生还宴请城郊三个村的1.100多名老年乡亲,让家乡亲人赞叹不已。
李陆大还从1996年起,每年春节前夕在家乡湖头镇李氏宗祠门前举办一年一度的敬老宴会。在专门为宴会而建的大厅里,共有1000多位60岁以上的李氏家族老人赴宴,另外有1000多名老年妇女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则按不同年龄领到30到300不等的红包。加上在县城举办的迎春敬老宴会,李陆大2004年宴请家乡的老年乡亲共有5000多人。李陆大宴请家乡老年乡亲的时间之长和人数之多,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素有“甲八闽”之称的安溪文庙,是福建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多年失修,已显得破旧了。为了保护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代文物,热心文化事业的李陆大,特地捐资修建安溪文庙。在李陆大的关心支持下,安溪文庙已经修葺一新,重现其雄伟壮观的气魄。此外,李陆大还捐资重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贤良祠以及清朝名臣李光地故居等。
1994年,当李陆大得知中国内地还有8000万人尚待解决温饱问题时,他即慷慨解囊,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巨资,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支持贫困农民摆脱贫困。当年7月,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特地为李陆大题词:“扶贫济困,功在千秋。”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将题词匾额授予李陆大的公子李振羽。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
1980年
11月
13日
发现一颗未曾命名的小行星。中国扶贫基金会得悉这一情况后,认为李陆大既是一个实业家,也是一个慈善家。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虽身居海外,但却心系故土,造福桑梓,贡献巨大。为表彰他对中国扶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按照小行星命名的国际规定,向紫金山天文台郑重推荐李陆大作为小行星命名的候选人。
紫金山天文台认为,李陆大以自己毕生心血创造的财富回报社会和桑梓,扶贫济困,造福人类,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佩的崇高精神,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提名委员会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了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3609的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该星的命名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名字即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永载史册。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荣誉。李陆大获此殊荣,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骄傲。
1996年
4月
16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陆大星”命名典礼。在命名典礼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向李陆大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向李陆大颁赠小行星命名铜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向“李陆大星”命名典礼发来了贺信,向李陆大表示热烈的祝贺!
李陆大出席了命名典礼仪式,并在会上讲话。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在讲话中说:“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这里是我的根之所在。我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但中国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当我在海外创业略有成就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故乡和故乡的父老乡亲奉献绵薄之力。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使我有幸能一了多年夙愿。”李陆大特别提到生他和养育他健康成长的母亲,他说:“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最敬爱的母亲。我自幼历经母亲的谆谆教诲,深受老人家言行风范的熏陶,懂得了扶贫济困,广施爱心,造福他人和社会是做人立世之本,并毕生以此自律。我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然而我做出点滴却获得了涌泉,今天我在故乡被授予崇高的荣誉,以我的名字命3609号小行星。我深切地感受到故乡人民对我的厚爱,对我们海外游子的殷殷关怀之情。”
李陆大说:“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获此殊荣的全是留芳千古,享誉世界的人和科学家。今天,虽然李陆大星作为一个星体列身其间,同享荣耀,但我自知不及那些先辈伟人之万一,实不敢与之比肩。因此,这项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所得,而且是我们数千万心系故土为桑梓做出奉献的海外华人共同的荣誉,是世界上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荣誉。”“我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故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材,为即将走人新世纪的中国添一抹光彩。”他说:“我感谢故乡给予我的厚爱,我衷心地祝福中国富强昌盛!”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99岁之际,在看了介绍李陆大的文章后,十分赞赏李陆大的为人,欣然以其名字作冠头联:“陆峰眼界,大海胸怀。”
李陆大捐赠家乡举办公益事业,贡献突出。2004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为其立碑。同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又授予李陆大“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同年10月,安溪县人民政府授予李陆大“捐赠安溪县公益事业特大贡献奖”奖匾。
李陆大的名字和业绩将与3609号小行星“李陆大星”一起与世长存,与日月同辉。
原载《安溪华侨华人风采录》